在輪椅上爭取女權達五分一世紀 里約奧運火炬手Maria da Penha

vICNLME5
巴西里約奧運即將舉行,奧運聖火正在當地傳遞,藝人陳百祥成為香港唯一火炬手惹爭議,不少人質疑非運動員當火炬手的資格。在巴西,當地傳媒反而把焦點放在一名坐輪椅的老婦身上,這名婦人既不是運動員,也不是政治明星,卻肩負起火炬手的重任,她是巴西女權主義者佩尼亞(Maria da Penha)。

鏡頭前的佩尼亞,臉上總是帶着燦爛笑容,完全看不出她曾經歷一段悲慘往事。33年前佩尼亞遭丈夫毆打致下身癱瘓,終使她憤而踏上女權之路。近年她成立了婦女組織,敦促政府制定法律嚴懲施暴者,推動保護女性的法案通過。在傳遞聖火這重要時刻,佩尼亞不忘呼籲巴西社會關注家暴問題,為女性發聲。

拉美國家強調男權主義,女性地位長期不被尊重,特別是巴西,家庭暴力的現象非常普遍。根據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UNIFEM)2015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每15秒就有一名巴西婦女遇襲,平均每兩小時便有一女子慘遭殺害,過去30年最少有9.2萬名巴西女性被殺,當中大部分人是遭伴侶虐打致死,反映巴西的家暴情況愈趨嚴重。佩尼亞正是其中一名女受害者。

現年72歲的佩尼亞出生於巴西東北部塞阿拉州(Ceara),她本來任職生物藥劑師,與大學教授結婚後,婚姻生活簡單平凡。直至1983年,她的丈夫先後兩次企圖謀殺她,第一次遇襲發生在深夜時分,其夫趁她熟睡時對她開槍,但她僥倖地獲救。第二次則沒有那麼幸運,她淋浴時遭丈夫電擊,並企圖淹死她,導致下身麻痺及癱瘓,只能依靠輪椅代步,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

Du3_qqEA

家暴案審訊不公  施襲者消遙法外

法庭當年遲遲沒有審理這宗家暴案,其夫虐妻後一直消遙法外,佩尼亞卻身心受創。7年後丈夫終被判監15年,但被告上訴得直,推翻原判獲釋。佩尼亞憶述稱:「我花了19年6個月時間爭取公義,在這段日子,我幸運地撰寫了一本書《I Survived…I Can Tell My Story》,拉美與加勒比地區婦女權利保衛委員會(The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Committee for the Defense of Women’s Rights)及司法與國際法律中心(Center for Justice and International Law)鼓勵我向美洲國家組織反映事件,但巴西政府一直保持沉默,沒有回應。」直至美洲國家人權委員會公開譴責巴西並未盡力採取行動、執法懲戒家暴的行兇者,事件才引起國際討論。

2001年其丈夫再被判處入獄8年,實際上他只在監獄坐了兩年多,便提前獲釋。面對不公平裁決,佩尼亞並沒有因此變得自暴自棄,反而激勵她踏上女權運動之路。她走上街頭,透過分享自身經歷,為同樣遭受迫害的巴西婦女發聲,同時促請政府正視家庭暴力問題,要求立法懲罰家暴的施襲者,盼保護女性的人身安全。

Df7BtYNs

以佩尼亞之名立法  大城市的家暴數字下降

隨着女權聲浪日益高漲,2006年8月時任巴西總統盧拉為安撫民意,簽訂了反家庭暴力法案,以其命名《瑪麗亞達佩尼亞法案》(Maria da Penha Law),並於全國各州設立特別法庭,專責處理家庭暴力事件。事隔10年,佩尼亞已成為巴西女權運動的象徵,更獲邀擔任今屆里約奧運的火炬手。

佩尼亞上月7日在巴西東北部城市福塔雷薩(Fortaleza)出席奧運聖火傳遞儀式時表示,巴西的家暴現象在大城市有明顯改善。她高興地說:「在法案實施前,家庭暴力一般被視為傷害性較低的罪行,立法後當我到不同地方進行演説,許多人告訴我,因為這項法案而得救。」不過,佩尼亞承認法案仍存在漏洞,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婦女因教育水平較低,受虐後多數不敢求助。她說:「評估過去10年立法的成果並非那麼負面,小城的婦女聽說過此事,卻沒有主動求助,情況令人擔憂。」她呼籲當局必須加強地區宣傳,給予受害人更多援助。

佩尼亞坦言,直至現在社會上仍有人以為,當年一定是她做錯事,才會激怒丈夫對她動粗。她表示:「相信不少女性聽過這個傳言。但即使我真的做了背叛丈夫的事也不應受罰,未至於要死,何況我根本沒有做錯。」為導正公眾的誤解,佩尼亞在2009年成立了一個婦女權益組織「Instituto Maria da Penha」(IMP),通過舉辦工作坊和研討會灌輸男女平等的價值觀,致力研究如何有效地履行法案,使大城市以外地區的婦女同樣受到保障。

成立女權組織  追求平等公義

改變始於教育,佩尼亞領導的IMP女權組織重視以教育方式,提高大眾對性別平等的意識。佩尼亞稱:「我們在一些公司和社區推行計劃,透過工作坊形式向外推廣反家庭暴力法案,目的是協助監察法律執行。」她又建議各自治市成立婦女諮詢中心,女受害人就算不敢報警,也可選擇到諮詢中心求助,接受心理輔導或查詢法律意見,避免她們獨自承受痛苦。

佩尼亞的女兒費爾南德斯(Claudia Fernanda Fernandes)也是IMP組織成員,她讚揚母親非常勇敢,多年來為巴西婦女權益努力奮鬥。費爾南德斯說:「她(佩尼亞)從不允許自己停下來,不斷追求社會公義。」

Brazil Gang Rape

巴西性暴力嚴重   改變始於教育

今年5月,巴西東南部城市里約熱內盧發生震驚全國的輪姦案,33名男子涉嫌輪姦一名16歲少女,並拍下短片上傳到網絡炫耀暴行。事件令舉國憤怒,大批婦女上街抗議,要求當局全力緝兇。網民紛紛在社交網站撰文,為受害人發聲,向性暴力說不。被問到怎樣看強姦文化在巴西盛行,佩尼亞表示痛心和無助,她稱:「許多女受害者遇害後都不知如何報警,沒有渠道接觸到求助資訊。」據當地警方統計,巴西平均每11分鐘便錄得1宗性侵案,有10%的強姦案受害人不敢向警方報案,反映情況嚴重。佩尼亞解釋說,社會總是把責任歸咎於受害人身上,形成一種錯誤觀念,使女性因感到羞恥而把屈辱埋藏在心,「部分受害者覺得(被強姦)很平常,其他人覺得報案是尷尬的事。」

佩尼亞再三強調教導國民尊重女性的重要,她引述一個例子:「當一個男孩目擊父親虐打其母,對男孩的成長有兩種影響,他可能會同情母親被打,長大後不會這樣做,但也有可能灌輸了錯誤價值觀,以為可隨便對女人使用暴力。」因此,她認為教育是推動男女平等、打擊家庭暴力的重要一步。

巴西開啟萬人接力奧運聖火傳遞之際,各大社交網站興起一個名為「# ChamaPorElas」的hashtag,意指通過奧運火炬接力賽,聲援全國女權運動,宣揚平等共融的宗旨。佩尼亞當日從巴西另一著名女權組織「Think Olga」31歲的創辦人法里婭(Juliana de Faria)手中接過奧運聖火,象徵薪火相傳。女權主義者能夠以火炬手身分踏上國際舞台,創下巴西女權運動的新里程碑。

文:甄梓鈴
原文刊登於《香港01》周報/ 2016-07-08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