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
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臨時政府掌權。11月,列寧(Vladimir Lenin)領導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
1918年
蘇俄與同盟國於3月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以割地賠款的方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1月11日一戰結束
1922年
12月30日蘇聯成立
1924年
列寧去世,史太林接替上台掌權
1928年
蘇聯展開第一個五年計劃
1933年
美國正式承認蘇聯
1939年
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引發西盤半島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1940年
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先後佔領,納入蘇聯加盟共和國
1941年
蘇德戰爭爆發
1944年
8至10月波蘭華沙起義
1945年
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9年
戰後德國分別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美、英、法佔領的西區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蘇聯則在東部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
1953年
史太林逝世
1955年
華沙公約組織成立
1956年
6月發生波茲南事件,波蘭工人因工資和待遇問題上街示威;匈牙利十月事件,蘇聯派兵鎮壓收場
1960年
一架美軍U-2偵察機在蘇聯領空被擊落
1963年
美蘇建立緊急熱線
1968年
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鎮壓「布拉格之春」運動
1979年
阿富汗親蘇政權倒台後,蘇聯出兵入侵阿富汗
1980年
第二十二屆夏季奧運會在蘇聯莫斯科舉行。美國等國發起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抗議蘇聯一年前入侵阿富汗
1985年
戈爾巴喬夫上任執掌蘇聯,倡導民主化、公開性和新思維,實施改革
1986年
烏克蘭切爾諾貝爾廠發生爆炸,引發大規模核泄漏事故
1989年
東歐發生急劇政治變化,劇變最先在波蘭出現,後來擴展到匈牙利、東德、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華沙公約組織國家
1990年
葉利欽退出蘇聯共產黨,翌年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
1991年
8月19日,蘇聯保守派發動「八一九事件」意圖推翻戈爾巴喬夫,這場政變僅持續了三天,便宣告失敗
8月23日,葉利欽簽署命令停止蘇共的活動,沒收財產
8月24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建議蘇共中央委員會自行解散
9月6日,蘇聯正式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
12月8日,葉利欽和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Leonid Kravchuk)和白俄羅斯領導人舒什科維奇(Stanislav Sushkevich)簽署確定蘇聯解體的《別洛韋日協議》(Belovezha Accords),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12月21日,除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外,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的代表簽署《阿拉木圖協議》,確認《別洛韋日協議》,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及蘇聯停止存在
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任蘇聯總統職務,將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葉利欽通知聯合國秘書長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蘇聯繼承者,取代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
12月26日,蘇聯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