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默克爾,再見喇係咁先喇

今屆德國大選備受世界關注,原因無他,因為出任總理逾16 年的默克爾在大選後即將卸任,標誌默克爾時代步向終結。為報道這場選戰,國際版安排了系列專題,剖析默克爾總理生涯、總理繼任人選、中德關係未來走向,以及德國會否延續默克爾的政治路線。國際版亦與星期日生活跨組合作,以圖文解構「默世代」。

策劃此次專題,筆者與同事按計劃邀請當地人和相關專家受訪,但處理「默世代」訪問比較棘手。為求觀點多元且更全面,我們嘗試找不同背景的人,包括左中右派,了解他們對於默克爾及德國未來的看法,惟右派人士普遍不信任傳媒,拒絕訪問是常有之事,令採訪工作增添難度。

最終訪問到9 個德國年輕人,受訪者的立場各異,有來自默克爾所屬政黨基民盟、中間偏左的社民黨、移民後代以及氣候運動參與者,也有右翼民粹「德國另類選擇黨」成員,恰恰是因為他們多元的背景,更能反映一些社會面向。

如何吸引讀者打開報紙閱讀國際新聞,拉近讀者與德國選戰的距離感,是我們的考慮因素,故此在發掘內容的同時,也要在排版上花些心思。以「默世代」為例,我們最初的構思是畫一個輪盤,嬰兒由出生到成長都由默克爾「湊住」,陪伴左右,一個在默克爾時代長大的年輕人到底會經歷什麼,就用時序形式呈現出來。經過反覆討論,最後版本有些改動,都是編輯和美術的功勞,讓讀者更能掌握到各事件之間的關聯和理解內容。

默克爾即將退場,對年輕人來說,沒有了德國「媽咪」坐鎮,他們着緊以後國家由誰來帶領,自己的訴求能否得到回應。外國媒體都說,德國年輕人關心的議題離不開環保和氣候,尤其是瑞典少女通貝里2018 年掀起了全球氣候罷課運動,喚起新世代的環保意識。當我們構思這個題目,心裏都有個疑問:究竟人哋國家是否真的如同想像中美好,後生仔只關心氣候問題,沒有其他煩惱?

答案當然不是。星期日生活找來居德港人訪問,提到大選當日柏林另一場對抗地產霸權的公投,而身為女性領袖的默克爾,執政多年都沒有很着力處理性別議題,直到卸任前才公開宣布自己是女權主義者。

這似乎解答了我們的疑問,默克爾也為德國留下了一些未解的問題與挑戰。

*刊登於明報世紀版——編輯室手記 2021-10-13

文/ 甄梓鈴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