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門,我們或者會吃葡撻,看葡式建築,或者到葡京打打卡。今日澳門的確留下了不少澳葡時期的歷史痕迹,不過,印象中很少聽到澳門人說葡語。澳門回歸近20年,葡語仍是官方語言之一,但說葡語的人口由回歸前的1.7%跌至0.6%。近年,葡語在澳門又再次火熱起來,背後有什麼原因?
葡語其實是使用國家數量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不少人形容葡語優美動聽,可媲美西班牙語。澳門在回歸初期,報讀葡語的人數極少,以葡語系聞名的澳門理工學院為例,其開設的中葡翻譯課程只有十人報讀。在這段頗長的艱難日子裏,學院院長李向玉經常到內地奔走,招攬國內學生來澳門學葡語。
直到近年,中國提倡「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概念,加強與葡語國家建立關係,澳門似乎成為中國官方眼中的一個葡語學習中心。澳門大學去年就新設了一個教學中心,培養中葡雙語專業人才。在這個趨勢下,原本「拍烏蠅」的澳門理工學院翻譯課程也開始受青睞,現在有超過270名本地和內地的學生修讀這個為期四年的課程。
巴西律師 視澳門為長居地
來自巴西的紀家華(Guilherme Vargas Castilhos)向記者分享他早年在澳門讀書的經歷。紀家華在巴西取得法學士學位,甫畢業便決定到中國讀書和發展,後來他在網上搜尋到由澳門政府資助的獎學金計劃,便報讀了澳門大學的法學碩士課程。他現時是一位律師,專責中國和拉丁美洲國家之間的投資法律問題,並正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司法學博士學位,在內地已住了三年多。
紀家華選擇到澳門讀書,不單是因為獎學金的緣故,「澳門是個以中國文化為主的地方,有別於葡語人士熟悉的西方文化,這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同時又因為葡語作為澳門的官方語言之一,有助葡語人士盡早適應。」的確,澳門的殖民地遺產極具吸引力,教堂、歷史遺蹟、葡式餐館和鋪有鵝卵石的街道,感覺有點像置身於歐洲。
他認為,澳門是亞洲地區學習葡語的好地方,對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亞洲人而言是頗佳的選擇,因為澳門既接近自己的國家,相似的文化環境也令他們較易適應,更有不少機會練習葡語。「路牌和政府文件等都用葡文,又有機會遇到來自巴西和葡萄牙的旅客,有機會開口說。」
紀家華對中國文化和法律制度有一定的認識,並建立了人脈,未來他想成為一名國際法專家,參與中國和巴西之間的商貿活動。他透露,完成博士學位後傾向繼續留在中國發展,甚至回到熟悉的澳門,「我在當地有法律同行朋友,返回澳門應該是我的計劃,但不會返回巴西。我真的視澳門為長住的地方,希望在此組織家庭。」
在澳門,葡文系培養的中葡雙語人才,畢業後主要從事公共行政、翻譯、商貿、博彩和旅遊業等工種,部分畢業生會前往葡萄牙發展。像紀家華般來自其他葡語國家的留學生目前並不多,反而是以內地學生為主。這是因為雖然全球有逾兩億人口使用葡語,但比起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在內地仍屬少人學習的「小語種」,令葡文系畢業生相當搶手,充當葡語翻譯也是一門高薪行業,前景理想。
內地生看好前景 赴澳門修讀
來自北京的張辰於澳門大學修讀葡萄牙語言及文化應用語言學碩士課程,他在大學畢業後曾先後到過葡萄牙、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葡語國家工作,甚至當過莫桑比克總統的翻譯員。但他有感工作方面遇到瓶頸,於是決定來澳門進一步深造葡語。
另一位內地生于聰在澳大葡文系修畢本科和碩士後,在北京一間大型電力央企擔任經理兼翻譯,負責葡語國家市場開發的工作,經常接觸到葡語國家的外交和政府官員。之所以選擇來澳門,是因看見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聯繫愈來愈緊密,看好中葡雙語人才的發展前景。「澳門作為橋樑紐帶,舉辦中葡論壇,為各個行業的國企和民企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和發展機遇。」她補充:「葡文系畢業的內地生在國內的發展也佔有很強的優勢。通過葡語國家,我開始和世界的其他角落有了更多溝通和聯繫,視野也更加廣闊。」
同樣是葡文系畢業的葉進洲,和同班同學兼妻子同獲安哥拉一間公司聘請。他直言:「學葡語是正確的選擇。澳門現時選擇讀葡語的人都是真心想利用葡語的優勢來發展事業。全球以葡語為母語的人超過兩億,但是,精通三門語言的人卻很少,因此,這類人才的發展空間很大。」
為一帶一路培訓雙語人才
雖然葡語關注度在澳門的確有所提升,但目前,澳門居民會說葡語的比例實在太低,這是因為澳葡政府在管治期間並沒有積極推動華人學習葡語,當時,擔任公務員的條件必須為葡籍且精通葡語,變相減低了華人學習葡語的意願,令葡語僅在政府部門、葡國人家庭和葡人社交圈通行。
前澳門大學葡文系副系主任Inocência Mata近期向媒體反映:「我最傷心是澳門大學對葡文的關注度,簡直是少得可憐。現實與你想像不同的是,澳大並沒有任何宣傳葡語的措施。」她以大學的學術期刊為例,只有英文的出版物,葡文的卻一本也沒有。
觀乎澳門的大學,除了開班培養中葡雙語人才之外,為配合「一帶一路」倡議,部分學校近年更增設特別專科培訓專才,澳門城市大學的葡語國家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澳門城市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葡語國家研究院副教授周平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研究院提供碩士和博士學位課程,讓學生學習有關葡語國家的社會、經濟、法律及文化發展,加深他們對中國與八個主要葡語國家的了解,希望有助澳門在「一帶一路」角色上發揮作用。
周平透露,該校於去年開辦課程,首屆報讀約有40人,內地生佔了四分之三,餘下就是本地生,大部分人報讀是基於對「一帶一路」的前景充滿信心。
知名度低 有礙扮演中葡橋樑角色
葡語國家分布於全球四大洲,總人口達2.64億,和中國主要合作的八個葡語國家,包括巴西、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畿內亞比紹、東帝汶,以及聖多美和普林西比。2003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成立,這八個國家參與其中;踏入第15個年頭,中葡論壇在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合作上做了許多工作,也推動了政府間協議和項目的落實。
被問到澳門在「一帶一路」發展上有何優勢?周平指澳門有着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是多種文化和語言的地區,在語言上有一定優勢。另外,基於地理因素,葡語國家看好澳門作為連接中國大陸、國際市場樞紐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世界上有目共睹,澳門陸路上連接中國內地,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港口,有其突出的優勢。」
紀家華也認為,澳門在成為中葡之間的橋樑,以至亞洲區的葡語學習中心上有一定優勢。首先,澳門有一些推廣葡語學習的活動如書展,也有為葡語國家人民舉辦的派對活動。此外,葡語是澳門官方語言之一,很多法律或出版物都是由葡語寫成,澳門的司法制度如公司法,也跟葡萄牙和巴西等很類似。
但他指澳門最致命的問題,或許是國際知名度太低,建議澳門舉辦更多推廣活動,讓葡語國家多認識自己。他說:「我記得,當我告訴朋友和家人將要前往澳門時,他們立即問我澳門在哪裏。當我說澳門曾是葡萄牙殖民地時,他們更驚訝。他們已經是巴西國內受過大學教育的高學歷人士,但他們也從未聽說過澳門這地方。」
可見,澳門憑着自身歷史和葡語的官方地位,要發展成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確有實質優勢。然而,礙於自身的種種局限,如過往長時間不注重學習葡語,人才太少,工作和發展機會也過於局限,需要進一步發展以至強化「一帶一路」計劃對澳門的優勢。
文:羅保熙、甄梓鈴
原文刊登於《香港01》周報《澳門人講乜話》專題/ 201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