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賽來到17分14秒,紅黃相間的藍底白星旗幟高高飄揚;遠處傳來一陣響亮的樂聲,在場人士高喊獨立口號—這裏不是公眾廣場,而是西甲班霸巴塞隆拿的主場。選在這分這秒,是因為巴塞隆拿城在1714年陷落於西班牙軍隊手上。頃刻之間,魯營球場(Camp Nou)就變成一片示威之地。
位於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人口75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16%,與西班牙中央政府因歷史、文化、語言截然不同,地方的獨立聲浪不斷高漲,特別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多加泰隆尼亞人想與西班牙分家,政治爭議甚至蔓延體育界。在自治區首府巴塞隆拿,這裏有一支享譽國際的足球隊「巴塞隆拿足球俱樂部」(簡稱巴塞),球會於今年5月發表聲明,公開支持加泰羅尼亞發起獨立公投,自決是否脫離西班牙統治。對加泰人來說,球會巴塞可不是一支足球隊這麼簡單,更是民族身份象徵。
48歲的加泰隆尼亞人Jordi Noguer是巴塞的忠實球迷,也是獨立派支持者。任職工程師的他對筆者坦言工作太忙,平時很少入場觀賽,較喜歡待在家中看電視直播,邊吃花生邊喝啤酒,隔着螢光幕為愛隊打氣,但每年他總有一兩次買票看西甲聯賽,進場時手中緊握象徵獨立的加泰旗幟,像部分巴塞球迷一樣,就在比賽開始後,默默等待17分14秒這一刻的來臨。
被問到為何支持獨立,Jordi說不滿西班牙中央集權的概念,中央政府禁絕本土文化,他對老一輩被打壓的遭遇仍記憶猶新,「西班牙法律限制了加泰隆尼亞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毫不尊重加泰特有文化。」除了文化和語言的差異,經濟亦是原因之一,據統計,加泰隆尼亞是全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貢獻全國近兩成的稅收,以及三成的生產總值,是西班牙收入的重大來源。「我們繳交稅款與獲得的財政資助比例不成正比,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基建投資、服務和福利方面發展不足,所交稅款反而補貼了馬德里及巴利阿里群島等地區,我不想這樣下去。」Jordi如是說。
加泰人爭取獨立浪潮此起彼伏,不單上街示威,還經常在魯營球場高喊政治口號,專研西班牙體育政治的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教授Jorge Tuñón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足球不只是一項運動,它被捲入西班牙的政治遊戲中,「這是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統治時代留下來的傳統,那時候人民沒有渠道對政權表達不滿,但球場上可以。足球從來充滿政治性,體育與政治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
巴塞球會成立於1899年,細看球會的會徽展示出傳統紅黃間的加泰旗幟,會歌《Cant de Barca》亦以加泰隆尼亞語填詞,管理層大多由擁有加泰隆尼亞血統的人士出任,也不會像其他西甲球會般,允許外國注資,正如他們的前主席Sandro Rosell所言:「巴塞永遠都不會賣出去的。」 球場內外,都充加泰地區都充斥着強烈的身份認同感,也是這個原因在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掌政時期,巴塞球會處處受到打壓。
巴塞如何成為加泰人的抗爭基地
加泰隆尼亞之所以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是15世紀一場封建婚姻的結果。1714年9月11日巴塞隆拿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被攻陷,自此併入西班牙領土,被西班牙菲利浦五世剝奪所有財政、行政、經濟自治權。19世紀末,加泰羅尼亞成為了全國工業中心,至20世紀初加泰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權力。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李峻嶸博士對《香港01》表示:「西班牙內戰之前,巴塞已在分離主義者和加泰民族主義者的心中建立形象。」隨着內戰爆發,佛朗哥領導的右翼勢力擊敗了左翼政府,西班牙進入獨裁統治時期,不僅加泰隆尼亞的自治權力被取消,其語言和文字也一律被禁絕。
李峻嶸強調,作為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語言,「據說去魯營球場看球賽,十萬人一起說加泰語,沒有人會捉到你,從那時起足球強化了民族意識,球會格言『不僅是一支俱樂部』(mes que un club)正好反映這一點。這十年間,巴塞刻意拉近自己加泰民族主義的關係,如巴塞前教練哥迪奧拿 (Josep Guardiola)是支持獨立的著名人物,令球隊的形象更加鮮明。」
巴塞皇馬超出球賽的恩怨情仇
歷史上,不少獨裁者利用足球作為鞏固政權的工具,佛朗哥也不例外,他看準以足球外交重建西班牙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並出手扶植皇家馬德里隊來打擊巴塞。1936年正值西班牙內戰,當時巴塞球會主席索諾爾(Josep Sunyol)因主張加泰獨立被佛朗哥手下殺害;1943年的西班牙國王盃四強賽事中,巴塞在主場首回合領先三球之下,球員收到死亡恐嚇,結果巴塞球員就範,在次回合作客以1:11敗給皇馬。佛朗哥還用權力,將阿根廷前鋒迪史提芬奴(Alfredo Di Stéfano)由巴塞強行搶過來。
看在加泰人眼裏,皇馬仿如當權者的棋子,代表加泰地區的球隊巴塞很自然成為反抗政權的象徵,巴塞雖不及皇馬有錢買球星,但多年來依靠集資支撐經費,變成現在一個這般規模的大球會。到了今天,球場依然是加泰人向中央政府抗爭之地,巴塞球迷總覺得中央政府傾向支持皇馬,每次對皇馬,球員都踢得份外落力,充滿火藥味,向來支持加泰羅尼亞獨立的巴塞後衛碧基(Gerard Piqué)與皇馬隊長沙治奧拉莫斯(Sergio Ramos)從場內鬥到場外,令雙方球迷看得激動。
不過,並非所有巴塞球迷都支持加泰獨立。51歲的Carlos Soler是其中一名反對獨立的巴塞球迷,作為加泰人的他15歲便在魯營球場櫃枱賣門票,長大後曾在巴塞青年軍從事文書工作。Carlos憶述稱:「他們告訴我要是想往上爬,便要說加泰隆尼亞語。」當時他未明球會為何避免使用西班牙語,直至今年初一場西班牙國王盃賽事,改變了他的看法。
不是人人支持獨立
那場比賽在魯營球場舉行,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Felipe VI)也到場觀賽,觀眾卻報以噓聲,Carlos認為巴塞球迷行為十分無禮:「運動應該是公平競爭和具奧林匹克精神,但巴塞不理這些規則。」其實類似事件時有發生,2015年國王盃決賽由巴塞隆拿對畢爾包,畢爾包所來自的巴斯克自治區也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在開場前奏西班牙國歌環節,兩隊球迷噓聲四起。事後兩隊都被西班牙體育委員會判處罰款,不過高等法院最終裁定球迷噓國歌沒有構成犯罪,事件最終不了了之,球迷Jordi見怪不怪說:「近年西班牙境內發生至少6次噓國歌事件,法官都說我們有言論自由,而且一次過罰款5萬人以上非常困難。」
「我認同自己是加泰人,我深愛巴塞,也拒絕多繳稅給中央政府,但不代表我想脫離西班牙⋯⋯政治應該留在更衣室,不該帶入球場。」Carlos這樣說。今年5月,球會更公開政治主張,發表對《全民公投協議》的支持,該協議旨在取得組織或個人連署,以支持加泰隆尼亞舉行獨立公投,Carlos對此表示失望,他形容巴塞淪為「獨立派運動的宣傳喉舌」,變得太政治化,遺忘了自己的支持者,其實來自西班牙全國各地。
在加泰隆尼亞除了有球隊巴塞,還有另一支球隊愛斯賓奴,愛斯賓奴是反對獨立的一群。有別於巴塞,愛斯賓奴會徽上沒有加泰旗幟,只有皇冠加冕,愛斯賓奴(Espanyol)在西班牙文的意思就是西班牙人,於1900年由當地大學的愛國學生所創立,深受上流社會愛戴。在佛朗哥時期,愛斯賓奴與皇馬一樣被統治者暗中利用,以足球打壓巴塞,抑制異見聲音。這支球隊的立場明顯是親政府,堅決反對西班牙分離主義。居港加泰人Sergi(化名)告訴筆者:「相比皇馬,一些巴塞球迷更討厭愛斯賓奴,因為愛斯賓奴支持者認同自己是西班人多於加泰人,他們大多數是反獨份子。」
今年8月17日巴塞隆拿發生連環恐襲,造成多人死傷,在3天哀悼期內,統獨雙方停止拉票活動,國王費利佩六世、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及加泰隆尼亞自治地區主席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齊聚巴塞悼念罹難者。表面看來,恐襲後社會營造出團結的氣氛,但實際上兩派都拿恐襲借題發揮。在處理危機上,西班牙政府強調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獨立派人士則稱讚加泰自治政府表現出色,完全有能力自成一國。Tuñón教授表示加泰隆尼亞跟馬德里的關係一直緊張,「政客都知道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展開輿論攻防戰,試圖利用恐襲事件大做文章,爭取游離選民的支持。」
恐襲過後,整座城市籠罩在陰霾之下。皇家馬德里罕有發表聲明,對巴塞隆拿致以慰問,皇馬球星基斯坦奴朗拿度及隊長沙治奧拉莫斯分別表示全力支持受害者家人,與他們團結一致。在此之前,加泰人和馬德里人不論在球壇和統獨問題上都針鋒相對,一場恐襲打破僵局。
足球無法凝聚西班牙人心
球迷最關心的可能是一旦加泰獨立建國,巴塞在西甲的命運。西甲主席泰巴斯(Javier Tebas)曾警告若加泰走向獨立,巴塞將被逐出西甲,他估計西甲缺少了巴塞,聯賽的吸引力必定大減,導致雙輸局面。Jordi認為足球已經與金錢掛帥,「沒有巴塞和皇馬對碰顯得很遜色,但相信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很歡迎巴塞加入其聯賽,這些國家有許多實力強勁的球隊,需要更強的對手互相競爭,提升聯賽吸引力。」
「如果加泰隆尼亞有一天獨立了,那麼巴塞必然在其中發揮了作用」,《金融時報》一篇文章分析說。這句話也許說中了許多加泰人的心聲。公投當天,巴塞在主場迎戰拉斯彭馬斯(Las Palmas),開賽前主場作戰的巴塞球員穿上紅黃條紋相間的加泰羅尼亞令旗(Senyera)顏色的球衣進行熱身,巴塞副會長佐迪加度拿(Jordi Cardoner)說:「對國家來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天,我認為所有成員和球迷都可以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但我們會要求他們尊重別人。我們會專注球賽,最重要是贏出比賽。」拉斯彭馬斯的球員則在球衣繡上了西班牙國旗標誌,以示支持國家統一,令這場西甲賽事充滿政治色彩。
然而,馬德里派出防暴警察在公投日衝入多個票站清場,嘗試阻止投票進行,並發射橡膠子彈驅散選民,事件中有數百人受傷,多人被捕。為免政治帶入球場釀成騷亂,這場西甲賽事最終改為閉門作賽,不開放給球迷觀戰。從電視畫面可見,觀眾席空空如也,只見球會格言出現在魯營球場的看台上,球場大螢幕出現加泰旗幟、投票箱和「民主」字句,反映這並非單純的體育比賽。
從西甲到國足,都離不開加泰問題。李峻嶸指出,90年代以前很多人討論為何西班牙球員球技了得卻難奪獎項,分析稱巴塞和皇馬兩大球會的仇恨太大,導致雙方球員在國家隊不團結,但近年已推翻這一說法,「無論球員政治立如何,來到國家隊的目標只想贏波。」猶記得西班牙國家隊2010年首奪世界盃冠軍之時,馬德里全城在慶祝,男女老幼為着球賽勝利進入狂歡狀態。然而,在距離馬德里約600公里的巴塞隆拿城,當地的加泰人表現冷漠,臉上看不見半點勝利者的歡悅表情。Jordi稱:「加泰隆尼亞都有自己的國家隊,幹麼支持西班牙隊?」
長久以來足球被視為塑造國族身份的一個工具,就是因為它能凝聚人心。但李峻嶸認為足球未能團結西班牙人,「西班牙國家隊的成績高低在不同地區的反應有異,由於國家隊高度依賴巴塞球員,加泰媒體通常說(國家隊奪獎)是加泰人的勝利。」他舉例說,2010年世界盃四強賽事中,當西班牙以1:0領先德國,巴塞網站乘機「抽水」稱球員是運用巴塞開角球的戰術入球,把功勞歸功於加泰人。Tuñón教授則表示現時不少加泰球員效力國家隊,但總有人罵他們代表西班牙出賽是出賣加泰民族,把足球和政治問題扯上關係。若加泰宣布脫離西班牙,加泰球員隨之離隊,西班牙國足定必首當其衝。
任何受歡迎的競技運動都無法擺脫當下政治的脈絡,不止足球,其他運動亦然,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上一代人歷盡風雨,以足球代替拳頭作為加泰民族的抗爭象徵,是大眾憤怒情緒的宣泄口。這一代人要改變民族命運,希望透過一人一票去表達訴求。
文:甄梓鈴
原文刊登於《香港01》周報 /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