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姬務實外交 改變中國東盟平衡?

b6382833b0bf30f9f5a65a7dde7fb040.jpg

「親西方」的昂山素姬與中國靠近,被日本輿論形容為「中國的外交勝利」。但從緬甸角度來看,素姬謀求的是大國之間的平衡外交,從而令緬甸自身的國家利益最大化。她的外交動向因其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而份外受關注,這也有助於增加緬甸在區域外交的影響力,有評論便認為,她將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改變遊戲的人」。

昂山素姬上月走訪泰國和老撾等東盟鄰近國家,開啟外交新局。她訪泰期間關注到當地有超過300萬的緬甸移民工,承諾將與泰方簽署相關協議,保障緬甸勞工的工作權益,改善他們的待遇。她同時與泰緬邊境武裝簽署停火協議,避免衝突再生,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為優先考慮,作風務實。

道德光環在掌權後褪色

由民主女神變身為實權領袖,昂山素姬面對不少爭議,她為了繞過憲法限制而公開表明要「凌駕於總統執政」,又迴避人權組織極為關注的羅興亞人問題,都令其道德光環褪色。她與中國靠近,亦被一些論者質疑是背棄理想,向實際利益低頭。

昂山素姬是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緬甸民主運動的靈魂人物。過去有關她的事情,一度成為中國社會的敏感詞,且不時被北京點名批評。中國政府曾擔心她的民主形象會激發國內異見人士發起類似行動。去年6月,素姬以反對派領袖身分歷史性出訪中國,但北京對待這位爭議人物的手法相當謹慎,既沒有安排官員接機,媒體曝光率也甚少,有別於她此次再度訪華,受到國家元首級禮遇。

中國成為昂山素姬出訪的第一個非東盟國家,示好意味極濃,非議聲隨之響起。然而,昂山素姬如今所為,其實是在兌現逾20年前被剝奪的治國宏願,而她在外交上展示的務實態度,也許反映出她作為一名政治家的自我定位。

訪華避提劉曉波惹非議

昂山素姬訪華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東盟及國際社會的關注。國際組織「人權觀察」中國事務負責人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上周一(15日)發表文章,敦促昂山素姬訪華時,應利用自己被緬甸軍政府軟禁多年的經歷以及個人聲望,向中方提出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要求。然而,昂山素姬在中國期間隻字不提人權問題。

這無疑令關注昂山素姬道德權威的人失望。中國官方輿論則對其務實作風表示欣賞。《環球時報》評論說:「昂山素姬現在不得不正視國家面臨的種種問題,她不再僅僅追求西方國家給予的好名聲。」《人民日報》也指出,中國本以為昂山素姫上任後會立即和西方國家增進關係,「但她去年對中國的訪問徹底推翻了這種預期。這也源於她對中緬之間貿易現實的清晰認識。」

引人質疑背棄了理想

昂山素姬多年來被西方熱捧為「民主女神」,當她從道德高地返回現實,難免形成落差,但據其親信透露,她在2003已私下表示:「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鄰居,所以我承擔不起與中國反目的後果。」此言反映一個事實,就是許多論者一直以來也許被昂山素姬的道德光環蒙蔽,她固然視爭取民主為使命,但亦希望實現自己的治國藍圖。

文:甄梓鈴
原文刊登於《香港01》周報 2016-08-26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