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國近年都有疑歐民粹政黨崛起,衝擊各國主流政黨之餘,亦衝擊歐洲融合。作為歐盟龍頭的德國,雖然要到2017年才舉行大選,但明年3月的州議會選舉亦可以透露端倪。
支持率超越左派在野勢力
德國裔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歷史系教授韋爾梅朗(Jan Vermeiren)向本報稱,相信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在明年的州議會選舉會流失一些選票,由於主流政黨社會民主黨、綠黨、自由黨均對難民政策持友善態度,若德國民眾的反移民情緒一如民調預測高漲,那麼只剩下右翼政黨可以選擇。選民會否轉軚支持右翼值得留意,「因為1930年代納粹黨曾掌權,德國人至今對應否投票給右翼政黨仍有疑慮」。
今年11月INSA民調顯示,2013年成立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獲10.5%支持,民望超越綠黨和左翼黨,升為第三大黨。另類選擇黨以反歐元起家,跟新納粹主張暴力不同,AfD前黨魁盧克是漢堡大學經濟學教授,成員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韋爾梅朗認為,難民危機有利這類持右翼立場的政黨累積政治資本。事實上,AfD近月加緊在難民政策上攻擊基民盟,以民族主義作宣傳。長期研究德國右翼的記者(Johannes Radke)較早時對德國之聲指出,AfD很懂得吸納 PEGIDA等極右組織支持者,若德國法庭明年3月禁制新納粹政黨「國家民主黨」,相信AfD將會吸納更多支持者。
默克爾處理歐債助保民望
AfD這些疑歐民粹政黨崛起會如何左右德國政局,會否令德國主流政黨調整移民以至歐洲事務等立場,備受關注。但韋爾梅朗相信AfD短期內無法超越傳統大黨。他指出,法國、西班牙及希臘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選民不再相信傳統政黨可改善經濟,才轉而支持民粹政黨求變;但德國情况明顯不同,默克爾在處理歐債危機上表現出色,亦令國民對傳統政黨仍有信心。
原文載於明報國際版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