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變局.德國系列】地域差異未除 德東更排外

ee21dc26cc93f09afa1f096cc056b4a5

歐洲難民潮爆發前夕,德國社會的反移民情緒早已萌生,右翼運動在多個城市活躍,難民營受襲案件隨之激增。德國《時代周報》統計,單是今年上半年,全國發生超過200宗針對難民的襲擊。整體而言,的排外情緒比德西嚴重,學者向本報指出,這與歷史背景有關。

文化重鎮恐外來人湧入

東西德已統一了25年,但仍存在經濟差異。《華盛頓郵報》指出,德西就業率和薪金水平較高,許多人不惜離鄉別井尋找工作機會。右翼「愛國歐洲人反西方伊斯蘭化」(PEGIDA)去年10月在城市德累斯頓冒起,短短數月迅速獲數萬計人響應。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期間,PEGIDA仿效東德政權倒台前逢周一晚遊行,表達對移民搶去社會福利的不滿。事隔多月,這個組織因難民危機再度活躍,蔓延到科隆及柏林。

德國裔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歷史系教授韋爾梅朗(Jan Vermeiren)向本報表示,德東受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影響,一直是排外勢力的集中地。「1945年二戰末期英美空襲德累斯頓,城市被夷為平地,摧毁了所有東西,形成受害者心態及仇外情緒。德累斯頓現為德國著名藝術文化重鎮,當地人對此感到驕傲,擔心外來民族湧入帶來影響」。

曾受獨裁統治 難信政府傳媒

韋爾梅朗補充:「1989年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DR)從沒經歷如此巨大的難民潮。即使1960年代有大量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移民進入德國,他們只向德西尋求庇護」,因此,當德東面對突如其來的難民潮,民眾未能即時接受改變,需要時間適應多元文化。

德東共產政權遺留的思維模式也是構成排外的因素。韋爾梅朗表示,德東人從專制走向民主的過程中心態發生變化,「以前德東人活在獨裁統治下,40多年來收看的新聞都是GDR的宣傳工具,使他們不敢相信政府或傳媒的言論」,對默克爾政府與各政黨持懷疑態度,不信任難民政策。

 

原文載於明報國際版 2015-12-28
明報記者 林康琪 甄梓鈴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